这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这同时又是一个概念满天飞的时代,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人们反而无法看清变化的起源和走势。也正因为如此,用友网络高级部总裁郑雨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的一句“用友优普的ERP在未来将成为企业的一个大脑,其前后端延展将
这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这同时又是一个概念满天飞的时代,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人们反而无法看清变化的起源和走势。也正因为如此,用友网络高级部总裁郑雨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的一句“用友优普的ERP在未来将成为企业的一个大脑,其前后端延展将成为整个企业的神经系统”,显得让人尤为费解。
唯象时代
时至今时,速度似乎已成为每个IT人的天敌。过去预言将在48个月才能完成的转变,现在却可能在12个月变成现实。与之相对应的,是在IT界做预言的危险性。相当数量的IT咨询项目,当其最终成文时,却因为行业快速的发展,只能直接进入故纸堆。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看清变化的起源和走势,研究方法似乎只有一个:唯象研究。也就是当变化的现象出现之时,就循着它的脉落观察它的起源和走势。这样,要想理解郑雨林的这个话头,还要从用友优普U8+的变化现象开始。
也许就在两年以前,还是会有人把用友U8理解为“恐龙”级别的产品,但到了U8+,他的使命已由帮助用户实现信息化,悄然升级为帮助用户实现互联网转型了。说得更为直白一些,U8+的管理范围更偏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但在电商、移动等技术浪潮的冲击之下,企业的经营模式被迫发生变化。上游要对接电商系统,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容易出现重电商和APP前端,而无法让前端接收到的订单,与后端的各类管理管理系统实现匹配。这样,打通电商ERP等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了U8+的第一个转变。
而接下来,在提出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理念之后,U8+开始更多地表现出自己的新特性:通过打造设计制造一体化实现智能研发、通过有限能力排产实现智能计划、通过基于条码及RFID的车间管控实现智能车间、通过生产管理智能分析实现制造大数据、通过把车间建在客户现场实现产业联盟。为了实现产业联盟及为智能制造打下基础,用友优普还推出了OpenAPI平台。
再接下来,为了集中资源以及响应用户越来越复杂的应用环境,用友优普自己选择了专注于产品研发及服务的全分销策略,为了加强U8+延伸环节的实力,引入了各类合作伙伴。
这样,如果我们过近地关注用友优普U8+的变化现象,我们看到的却是诸多“乱象”,因为我们很难把它和郑雨林所提的“用友优普的ERP在未来将成为企业的一个大脑,其前后端延展将成为整个企业的神经系统”联系在一起。
左右互搏
在谈起U8+的这堆“乱象”时,郑雨林做了如下解释:“在过去的一年里,U8+确实做了许多改变,我们做的改变工作是顺着两个方向来的。从产品层面来讲,ERP实现了两个方面的升级。一是从ERP升级到企业的前端业务,特别是以营销服务为代表的一些技术,二是在企业内部,我们将ERP下沉到MES,实现对智能工厂的支撑。”
实际上,分析U8+的变化,往前端实际上是在帮助传统企业应对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用友收购了秉钩网络,实现了向O2O领域的扩展;在U8+内部则增加了U订货、U订货、电商通等模块,彻底打通和ERP和电商系统之间的屏障。这样,U8+的控制范围,就已经延伸到了网店的最前端。在这个变化中,用友优普是被动变化的。郑雨林谈起这个变化,感概万千的表示:“两年前面对互联网冲击带来的种种挑战时,许多人不相信用友能渡过这个难关。两年以后,U8+已经经过了彻底的产品互联网化,所以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由此看来,用友优普已经适应了互联网的冲击,但从U8+下一步的动作中,我们还发现,用友优普已经主动进行着自己的物联网布局了。
对于物联网的应用,用友优普副总裁孙永军博士介绍说:“在ERP的上方,我们通过用友的PLM打通和CAD等系统的联接,但在制造环节,还要用到MES系统。但对国内传统企业而言,自动化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对于那些企业工业自动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企业,由MES系统直接从工业自动化系统里面获取数据,从而对于整个生产过程当中的数据实时采集和统一分析而言,MES系统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但另一方面,孙永军接着介绍说:“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很低,甚至没有自动化设备,用老式手工加工设备的企业,上MES系统就没有过多的意义。在ERP系统当中车间管理和模块里面所提供的工序计划和生产数据统一分析的功能就可以满足这些企业车间管理的需要。但前提是要建立一条工业总线,采用老式设备加装条码技术、传感器RFID等技术进行改造,让他们和我们ERP系统进行对接。从而用一种务实、简便的方案解决信息化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用到物联网技术。”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永军透露:“用友的OpenAPI已经推出,其目的就是为了国内制造业工厂当中新老设备并存,并且这些设备的工控通讯接口和数据接口各不相同的问题。应用OpenAPI的核心在于对底层协议进行标准化,对数据结构进行标准化,首先打通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两大系统之间的对接——ERP前端对接PLM、CAD、CAPP,后端对接MES、CRM。”
谈起物联网,现在的人们多数还以为仅仅与消费电子有关,但事实上,物联网领域最大的突破却可能发生在工厂、农场等生产领域,用于完成优化生产或增加能源使用效率等工作。业界诸多专家都认同了这样一种观点:同云计算、移动技术、大数据等技术一样,物联网将是下一次技术浪潮。
这样,用友优普接下来的路数,就是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帮助自动化基础薄弱的传统企业实现一次中国式的智能制造升级之路。据了解,U8+RFID可视化车间管理功能模块在国内不少企业已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代表着用友优普主动布局物联网也已小有成效了。
至此,当企业的智能制造初步实战时,在上游通过可以及时对电商系统的订单及时产生反馈,在下游可以掌握车间内所有设备的数据。在两根神经之间,无疑就是郑雨林所谈到的入口——ERP系统了。我们甚至也可以说,此时的ERP系统,对生产型企业而言,确实已起到大脑的作用了。
内外兼修
用友优普以ERP为中心,实现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左右互搏,这里边却还有一层妙处。这就是用友优普的定位。
用友优普最擅长之处就在深耕多年的管理软件,在这个领域之中,强大如BAT这样的企业,要想强攻企业级互联网,也奈何用友不得。而用友优普的延展战略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既没有失位,又通过延展从管理软件领域,渗透到了企业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而接下来,用友优普需要做的,就是不断通过练内功,补自己之长,再通过外联各种势力,通过布局渗透进他想进入的领域,而这也正是BAT在互联网的过人之处。
谈起与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中合作伙伴的联合,用友优普总裁徐洋介绍说:“在延伸的过程中,我们在前端已经跟京东、阿里达成了很好的合作。此外在制造企业营销端和服务端,我们也引入了不少合作伙伴。接下来我们要在后端往车间智能化设备延伸,就需要和许多做互联网设备的厂商、MES厂商、生产执行系统的厂商、条码厂商进行合作,像MES厂商,在生产级、物流级提供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在硬件上面提供条码、物联网设备的厂商,我们都会争取和他们合作的机会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响应服务。”
此外,由于管理软件需要实施的特殊性,实施方合作伙伴的作用十分重要。为此,用友优普甚至不惜采用全分销的策略。而谈起接下来对实施方合作伙伴的支持,徐洋表示:“企业级市场跟个人消费市场有许多不同,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需求差异,所以需要由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帮助行业用户,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在产品层面,做了很多接口标准,也发布了如UAP这样的开发平台。有了这些,合作伙伴开发的个性化应用,在下一代产品升级时,不会产生兼容性问题。接下来,我们要给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培训,更好的实施工具、实施方法,做好人才培养和输出。我们也会和用友新道这样的教育机构合作,输送人才。我们还会通过一种平台和机制来加大伙伴与伙伴之间的合作,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不是精通每一个领域,通过这个平台和机制,让他们可以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因此,我们现在有了基于Open API的产业联盟。”
在采访的最后,郑雨林透露得了一组数字:“到10月份为止,用友创新业务的成长已达到了预期。新增加的客户数已经达到差不多42万家,而2014年年末,这一数字不过15万家。我们预计今年全年客户的增长超过80万家,目标明年达到200万家,三年内要达到1000万。同时我们还会新增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
这一数字足以证明:用友已完成了自己的转型,接下来,他要谋一个更大的局。事事如棋局局新,一盘新棋从现在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