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学管理 会计 怎么学管理会计?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分析报告会计”,是一个管理学名词。指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
怎么学管理会计?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分析报告会计”,是一个管理学名词。指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图片0]
学好会计做好以下四点
1. 想学好会计一定全面复习,关于书中的知识切不可摸棱两可。要勤加练习有关的计算类型的选择题。要作到又快又准。关于会计政策之类的规则更是要叫的准。虽然每年多选题都 有你不曾遇到的选项,但若是能把曾经作国的那些选项每一个都弄懂吃透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显得太过于紧张。(漏选3个选项就快一个计算题的分数,所以在考试前看看每章的经典题和例年真题非计算类的每一个选项。虽然复习次内容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但觉得还是值得的)
2. 关于综合题,复习次问题要求精而不能求泛。有的人认为看到的题越多越好,但事实相反。一下午你弄懂一道题完整的综合题比你半懂不懂的看2道题要受用的多。为了不至于让自己信心大减,初始的时候看过题目就可以直接看答案,但看懂不是目的,要去钻研其中的奥妙只处,合上答案自己再用心体会题目的用意再在自己条理清楚的情况下去做答案。相信这样做到10个题目以上就会对会计有更进一层的认识。
3. 考试之前的串讲一定要听,且一定要听名师讲。张志风老师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考前这一串讲最好是要听现场的(不起在线网校的或许就那么细微的几句增加,但其中的玄机自不必明说)。细细去体会老师不能明说只能暗示你的重点内容。这个时候信息就是方向,自己做到全面复习的情况下重点加强当年的重点内容,信心必将大增。
4.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CPA考试的魅力就在它已不单单是考一个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对一个人各方面综合能力,特别是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最后时刻保持冷静的心理状态能力的一种考验。多少会计知识掌握的相当不错的人在看了卷子后乱了方寸,多少在还有半个小时才到时间的人在看到表格就主动放弃了。最后一道题为什么要那么大的信息量?其实不见得就是每个字都是有用的,但干扰你的心态,扰乱你答案的心境却是出题人的用意所在。至于这方面如何提高?这不是教出来的,一个首先自信就是很重要的,信心不是那种需要夸夸其谈表现出来的,而是那种内心给自己的感觉,不需要去宣扬但给人魅力无限的那种感觉。补充一句,自信的基础是知识的扎实掌握,盲目的自信是一事无成的。次段内容是针对那些会计理论已经相当丰富只是考试发挥不出来的人看的。
2成本管理的主要功能
(一)管理的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那么管理的有效作用是什么呢?管理的实质是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黄本笑,范如国, 2006),通过协调以实现个体无法实现的目标。协调活动既有组织内部的协调活动,也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活动。内部协调的目的是把事情做好(Doing Thing Right),讲求效率(efficiency),即解决“行”的问题,以提高行为的效率。外部协调既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也有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外部协调的目的是解决生存环境的问题,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必将影响其生存能力,这也是任何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决策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西蒙有句名言:“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追求的是效益(effective),强调把事情做对(Doing Right Thing)。面对一个庞大的瞬息万变的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下达正确的指令。这样才能使被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协调配合,进而使整个系统得到发展。
可见,管理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协调(内部和外部)和决策。
(二)成本管理的功能
成本管理属于管理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功能不应同管理的功能发生背离,也应该是协调和决策。罗宾·库珀和罗伯特·S·卡普兰认为:成本管理主要有三个功能,即为了财务报告的目的而计量产品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估计各项作业、产品、服务和客户的成本;向员工和生产作业人员提供与他们相关的工序是否有效率的经济性反馈。
为了财务报告的目的而计量产品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是实现成本管理要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企业要获得经营所需资本和经营环境,就需要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信息的需要,这个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来实现,而且要按照信息需求者的要求生成信息。具体表现在成本管理上,体现为按照公认的标准(如会计准则等)进行成本核算。从核心意义讲,成本管理的这个功能可以概括为成本核算功能。估计各项作业、产品、服务和客户的成本,也就是科学地预测相关成本,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进行正确的决策,以求在成本方面把事情做对。所以成本管理这个功能的核心是决策的功能。向员工和生产作业人员提供与他们相关的工序是否有效率的经济性反馈,主要解决决策执行的问题。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员在成本方面规定的框架范围内运行,科学的决策没有正确的强有力的执行,也不可能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所以,这个功能可以概括为成本控制。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现代会计划分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是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是同源而分流的。它们的联系是: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以现代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为依据,通过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提供用于经济决策与控制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财务会计主要为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服务,提供受托主体履行和完成经济责任的信息,以满足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因此财务会计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委托人服务,为其提供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全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信息,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它们的区别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依据标准、提供信息的类型、主要内容、所运用的程序和方法、报告的形式和时间范围、成本计算方法及国际化内容等方面。
服务对象: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财务会计以企业外部使用者为服务对象,管理会计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当局服务。依据标准:财务会计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依据,提供的信息以统一的标准即公认的会计准则为依据;管理会计则是企业内部个性化需求的产物,提供的信息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
提供信息的类型:财务会计主要以已完成或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作为加工对象,所生产的信息面向过去,以货币信息为主;管理会计则主要以预计企业要发生的和企业未来的经济行为为加工对象,所产生的信息面向未来,货币性和非货币行信息并重。
主要内容:财务会计以准则为指导,主要考虑有关经济事项的确认和报告问题;管理会计则以预算会计和责任会计为主要内容。
所运用的程序和方法:财务会计的程序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采用的方法是描述性方法;管理会计的程序没有规则可言,方法以分析法为主。
报告的形式和时间范围:财务会计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一定的期间(年,季,日)来编制,报告的形式较为固定;管理会计提供的报告不受固定期间的限制,报告形式也比较自由。
成本计算方法:财务会计领域中成本的计算是严格按照公认会计准则所采用的方法来进行的,采用的是全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管理会计领域成本计算的方法比较灵活,根据不同目的可选择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4以功能的实现程度为成本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成本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从宏观上讲有成本管理思想、成本管理原则、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组织、成本管理团队和成本管理体系等,从微观上讲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等。诊断成本管理状况应该考虑成本管理涉及的诸多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说明成本管理的状况。而内容太多太杂又带来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涉及的因素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度也不好估计。评价成本管理状况以成本管理涉及的内容为标的不太合适。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效率和效益,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是其功能的实现。成本管理的功能实现程度,客观上可以说明成本的管理状况。故对成本管理状况综合评价可以从成本管理的功能实现程度角度进行。即以成本的核算功能、决策功能和控制功能的实现程度作为主要评价因素来进行评价。
(一)成本核算功能主要解决的是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问题
主要是如何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核算功能(对外)实现程度的衡量,就要看其成本核算符合外部规范的程度。对外财务报告须遵从监管部门、政府部门、税务机关等建立的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成本核算的内容、方法、时间等,如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及成本计算期等。反映成本管理的这个功能的实现程度,主要考虑以下内容:成本开支范围合规性、成本核算方法的合适性(包括费用归集和分配、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以及成本费用的记录等)、成本信息生成及时性、期末对成本信息的调整程度等。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如核算方法可以考察费用归集方法的合适性、费用分配方法的合适性、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合适性、成本费用记录方法的合适性等。
(二)成本管理的决策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就企业成本方面要做什么的问题
这是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对决策功能实现程度的衡量主要看预测和决策情况。对于预测而言,首先,需要了解把握准确的历史成本资料。历史资料主要是过去的成本信息,而基于财务报告的成本核算生成的成本信息是按照外部规范生成的,得到的成本信息并不一定是预测与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如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这是一种制度成本,不利于决策。企业要获得预测需要的成本信息,要有不同于为满足外部信息需求者而进行的成本核算,考虑成本核算对内满足情况。其次,是对外部经济信息及时了解和迅速作出反映的情况,成本未来的发展趋势离不开外部客观环境,如资源的价格变化趋势、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以及规则对成本的影响等,企业及时全面了解外部信息并做出快速反应会直接影响成本预测的准确性。再次,对技术经济科学把握情况,因为技术对成本的影响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最后需要考虑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和范围,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合适性直接影响预测的准确性,预测范围全面与否,直接关系企业整体对未来把握的科学性。对于决策而言,首先了解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决策需要科学的方法并且要用到合适的决策领域,没有科学的决策方法往往难以作出最优决策,而科学的方法不能用到合适的领域一样产生不出最优的决策。其次,了解决策的范围。决策范围包括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对于一个企业决策功能的实现需要整体衡量,而不是某个方法或某个时间段实现其决策功能。再次,了解决策可行度,决策的可行度主要衡量作出的决策符合企业客观现实的程度。最后了解决策的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