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 会计 的主要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图片0] 管理会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图片0]
管理会计的特征
1、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
2、管理会计的主体是多层次的,既要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又要反映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的经营活动。
3、管理会计主要是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工具。
4、管理会计的职能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对现在的控制、考核和评价。
管理会计在价值链上的角色
管理会计师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衡量价值。
管理会计的职能
职能是事物内在的、固有的、客观的功能或属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管理会计职能是预测、决策、组织、规划、控制和评价等职能。在高顿财经学CMA,最快半年可以极速通过考试。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控制现在
管理会计在控制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筹划未来
预测与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解析过去
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
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多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管理惯性, 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 实现。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 系统,是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总体目标的实现和需要.
1)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第一, 单位固定资产不按财务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管账 与管物脱节,形成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账卡不符。有的单位 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资产领用、保管、台帐或记录不健全,无定期盘点 制度或长期不进行盘点。第二,会计核算不规范。增加资产只作经费支 出,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 产直接在帐外,失去控制。第三,接受捐赠的资产、抵账的资产,未及 时办理入账手续,无法认定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 总量.
2)未按财务规定程序处置固定资产,造成资产流失。事业单位固 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 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 位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核销现象。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 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不报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擅自变卖,将国 有资产变现转入“小金库”,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 流失,产生违纪腐败现象.
3)不履行《政府采购法》,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些事业单位 将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经营活动,将国有资产低价出租、出借、出包,不 公开、不透明、不招标、不竞争,个人从中得利,损害国家利益。单位 在购置大批固定资产时,有法不依,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 法》办理,不搞市场调查,私下交易,人情交易,以高出市场同类商品 价格购进,使国家蒙受较大损失.
4)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单位对设 置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识淡薄,重购置,轻管理,管理资产未做到彻底落 实,单位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 不重视,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 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造成国有资产账物分离,账 物不符.
3固定资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1)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全新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固定资 产管理水平与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首 先,要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领导加强和重视 固定资产管理,这样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人抓,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 善,管理措施才能到位,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做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 工作,常抓不懈。其次,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树 立领导和职工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形成共同维护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有关负责人的管理意识,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 实际建立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项制度细 化,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购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要有明确 的规定,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登记、维护、保管、使用 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强化资产清查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 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这是管理 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 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一是建立定期清查制度。各事业单 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摸清“家底”,对盘亏、 盘盈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 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 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 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 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检查,办 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4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危机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的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及时、正确的财务风险决策。
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则是在既定财务目标下,根据风险的成因、特性,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防范风险,将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管理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理财活动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在进行投资、筹资、对外担保等理财活动中,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风险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有一些风险对企业来说,甚至可以带来致命的打击,必须尽早加以防范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