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打开数学思维 如何打开数学思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应用新课标,用活新教材,激活新思维,是每个教师必须面临的新问题。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数学思维的技巧。
如何打开数学思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应用新课标,用活新教材,激活新思维,是每个教师必须面临的新问题。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数学思维的技巧。
交给方法,学会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往往不会思考,又急于求成,因而盲目地解题,造成结果错误。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例如,在解“有两堆货物,交给甲、乙、丙三个运输队,丙队运了总吨数的甲队运的是乙队的。第一堆是第二堆的,如果从第二堆中取出8吨加入第一堆,那么两堆货物吨数正好相等。甲、乙、丙三个运输队各运货物多少吨?”这道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可运用线段图,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从而使解题思路简洁明了(为了便于分析数量关系,表示第二堆数量的线段先画)。
[图片0]
语言训练,发展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思维靠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的训练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对自己思维活动的表达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敢说,训练学生多说、会说,逐步达到说得正确、有序、灵活、严密等要求。
例如,在让学生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教者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启发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有哪些图形,给出哪些条件,有没有公共条件和隐秘条件,怎样转化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是求这些图形面积的和还是差,具体怎样算。这样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又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例:一个果园去年栽梨树和苹果树2400棵。栽的梨树相当于苹果树的,两种果树各栽了多少棵?解这道题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归一法”的解题思路,而且还要说出“倍比法”、“分数法”、“方程解法”、“按比例分配”和“正比例方法”的解题思路,同时,通过比较选出最佳解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如何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合理规划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繁琐,一条又一条的定理貌似得让人费解,因此合理的规划上课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帮他们重拾信心就显得由为重要.那么我们以学习“三角函数之正弦定理”这一章为例来具体分析:首先我们知道正弦定理是指出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一个关系式.它是和三角形有关的,所以在课堂的开始,我们就举一个“一座山太高,我们没办法爬上去,或者有河水阻挡着,该如何计算山的高度”这样的问题.第一步,就是利用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我们引出正弦定理的概念,引出概念和公式后,让学生做一个猜想,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让他们自己去推理一下这个正弦定理是否正确,或者根据公式来推理一下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第二步,就是转换科学家的角色,自己动手推理猜想;在学生自己推理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对的自然也会有错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参与其中,给予帮助,下去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和想法,及时的给予正确有关数学思想的指导,避免他们陷入思考的误区和忽略了知识的盲点.第三步,要及时给学生做指点,注重数学思想.然后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一些例题让大家感受一下定理的运用,便于加深一下理解和记忆.
[图片1]
探讨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一般地说,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属于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的范畴.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有敏捷的数学思维,在这里我们提供几个训练思维的方法:(1)记忆训练.我们的大脑相当于一台存储机,而思考问题也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知识都是相通的,如果你只有单一的知识点,还怎么能让知识碰撞出火花.(2)生活当中勤思考.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服务于生活的.而我们的生活中也蕴藏着大智慧,所以要形成在生活中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水为什么会煮沸?家里为什么会跳闸等等.
(3)多做一些智力游戏.人们常说不能学成一个书呆子,就是说一个人,必须会学也要会玩,花时间玩儿,找时间玩儿.打牌、打电视游戏、下棋、看暗夜来电、参加拔河比赛等等.你玩什么没关系.就是得玩儿!这对你的精神和大脑都有好处.这给了你的大脑进行战略思考的机会,同时让它能够保持运行.游戏是最能开发人思维的一种活动了.(4)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认真最让人害怕.全神贯注可以提高脑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那些干扰注意力的因素就并不总是那么显而易见.学会注意你何时走神了,学会克制自己的思绪.渐渐地,注意力集中了,思考问题时也会感觉思维并不是那样的涣散了.
3如何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一、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数学课也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国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位置”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桌上学习用品,用语言表示上下的物品后,再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用清楚明了的语言准确叙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室内的资源,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来准确叙述,一个学生在用这些方位词说话时,这样说道:“老师在讲台上面,我们在讲台下面。我的前面是王艳,后面是李方,左面是赵伟,右面是张航。”这样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辨别“位置”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好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好主题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图文并茂是第一学段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教材主题图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从玩人手,根据主题图的提示,让学生在课堂内,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进行测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幅主题图,都是生活的再现,“课堂的外延就是生活”,把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无穷的乐趣。
三、用活主题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再现生活场景的同时,已包含了数学问题,教学中,在应用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图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如何开拓数学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如:我在复习“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自己已推导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他们正体验着成功时,我忽然出了一道有余数的除法,求被除数。学生初感“疑无路”,思考片刻便“柳暗花明”。
二、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及迁移等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如:在教学含有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我通过迁移的方法总结了解答方法,使学生知道了此类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有与“倍数”问题是一致的,明确了谁是单位“1”,就设谁为X。使学生在以后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仍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究、去创新。
三、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