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懂了战略管理会计
首页 » 资讯 » 编程开发 » PHP > 总算懂了战略管理会计

总算懂了战略管理会计

  发布时间 : 2023-01-31 20:45:00 17
内容提要
1战略管理 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
1战略管理 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

[图片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为适应管理理念从“职能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国内外许多管理会计学者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试图从管理会计视角,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战略管理会计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其后的十几年中,许多学者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定义及描述。直到2000年,Guildingk”等人首次对战略管理会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产品属性成本计算等12种方法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2002年,Guilding和McManustz又对战略管理会计方法进行了补充,将客户盈利分析、顾客细分盈利能力分析、客户生命周期盈利能力分析以及客户价值评估添加到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中。在此基础上,Cinquini和7enucci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上述提到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中,只有7种是较为常见的,它们分别为:(产品属性成本计算、客户会计、战略定价、竞争地位监督、基于公开财务报表的竞争对手评价、战略成本和质量成本。

从1996年开始,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学者也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早期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地位、特征等进行介绍性研究。最近几年,一些学者进行了有关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研究,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余海宗将预警分析、目标成本管理法、作业成本法以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谢琨和刘思峰将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以及质量成本分析列入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中,并加以论述。

国内外学者在对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研究中,偏重于对各方法的介绍分析,至今仍未形成严密的方法体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图通过样本统计,选取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几种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加以分析,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出发,构建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2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是指由战略管理会计各种方法组成的有机整体,该体系中的各种方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使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完善、高效。因此,建立科学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构建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在对EBSCO数据库中有关战略管理会计文献的研究中发现,国外学者在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研究中主要是对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列举,并没有涉及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问题;而在我国当前的相关文献中,对于如何构建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这一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张士强等人的观点。张士强等学者在Gullding等学者提出的战略管理会计的12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这12种方法分为战略性成本计算与定价分析方法、品牌会计信息分析方法和竞争对手信息分析方法三类,如图1所示。这种体系在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对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研究不足的现状,但是,这种方法体系的局限性在于,它只是简单地对各种方法加以归类,并没有形成各类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还不能称其为方法“体系”。应在对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满足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基于企业战略流程的设计

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与战略管理的关系是什么?各方法之间存在何种联系?这些问题不仅是进行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研究的出发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透视,既可以找出贯穿于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主线,也为构建战略管理的会计方法体系提供了导航作用。因此,笔者试图从战略管理会计定义出发,通过梳理有关战略管理会计定义的经典解释,构建出适于企业战略流程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Simmonds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数据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控制企业战略”。Bromwich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收集并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和竞争对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信息,并在一定时期内监察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战略”。C0vindajan和Shank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战略表述、战略传达、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四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管理会计师特许委员会(CIMA)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内外兼顾,其给出的定义是:“在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下,企业在重视非财务信息和内部提供的信息的同时,设计企业外部因素的信息也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余绪缨教授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可从战略的高度,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并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决策层知己知彼地进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保持并不断创造竞争优势,以促进企业长足、健康发展”。王化成和杨景岩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管理业绩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夏宽云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就是一种明确强调战略问题的管理会计方法,它把管理会计建立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上,是财务信息被用于战略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其主要职能在于:“一方面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即为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拟定实施战略的备选方案、选择适合企业的战略方案、制定实施战略的措施、监督与考核战略的执行情况等一系列战略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以战略眼光来评价企业的内部信息”。

3对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又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充分适应环境变化。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和反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应该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对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原有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分析、判断经济周期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最近的投资,又如技术进步既可以创造新市场,产生大量新型的和改进型的产品,也使得现有的产品与服务过时。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技术环境因素的变化会改变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及其竞争优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及其所在的行业特点,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研究与判断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议,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之上。

[图片1]

2、企业价值链分析

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价值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过程和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企业将产品移交给顾客时,也就是将产品的价值转移给顾客。价值是一次移交的,但产品的价值却是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逐渐累积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物质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中的各种活动。基本活动可以划分为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内部后勤是与接受、存储和分配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生产作业是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相关的各种活动,外部后勤是与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市场销售是与提供一种顾客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他们进行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服务是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而且,重要的是,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3、企业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即是引起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对成本动因的细致划分难以穷尽,但从战略高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这些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发生持久的影响。企业特点不同,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明确相对成本地位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由于企业的特点、条件不同,在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时,除了要认识一般的成本动因外,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对企业影响重大的成本动因。

4企业战略管理的4大综合性精髓所在

精髓之一、文化战略管理

文化战略管理分两个层面,即内部文化管理和外部文化战略管理。内部文化战略管理需要解决的是内部价值观统一的问题;而外部文化战略管理要解决的是外部文化认同的问题。

大部分合并、并购和重组的企业都会面临文化整合问题,实际也就是要解决相互之间价值观冲突的矛盾。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事业部引发的离职风波,就是价值观冲突的典型案例。如果企业内部员工能够形成一致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企业在决策上就容易达成一致,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样也是一种战略规划。

企业一旦解决了内部文化管理的矛盾,就将面临外部文化战略管理问题。许多跨国企业水土不服,就是因为企业原有的战略管理思想和文化背景与所在地文化产生碰撞,并无法融合所导致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研究所在国、所在地和所在行业的特色文化,并利用人才本土化实现企业本土化,最终融入当地文化之中。tcl和联想等许多国产出色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也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解决好跨文化的问题。

精髓之二、修身

儒家思想提倡群体本位和伦理至上,因而强调“经世济民”的人生目标。具体到企业内部,群体本位体现为员工之间的“和”、企业对员工的“仁”和企业对社会的“义”。企业员工强调团队精神,以“和”为本,待人以诚。企业对员工则是要“仁”,强调以人为本。张瑞敏在谈到海尔体制改革的时候曾表达过这层含义:海尔发展到今天,我个人已经没有什么好追求的了,但是,跟着我一起水里来火里去的老哥儿们,我不能眼看着他们退休了,然后过着清贫的生活。因此,要推进海尔的改制,让他们晚景不要太凄凉。企业对社会要讲“义”,谈奉献。

精髓之三、制度战略管理

韩非在《用人》中写道:“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依靠一种客观的标准,不能依靠主观的判断。这实际上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战略提供了依据。华为公司管理理念中的“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包含监控,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服务业务的需要”和“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等,体现的就是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诉求。而在这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下,华为正阔步向前迈进。

精髓之四、正心

佛家思想奉行克己观念,引导人们戒除“贪、嗔、痴”,以免除无谓的烦恼,影响自身的理性判断。海尔一直以“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作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标准。赛马是看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不相马意味着不以你目前的学历和以前的成绩来评价员工。盛田昭夫在位时,索尼公司在管理中不问学历、不计经历,曾为了杜绝人们的偏见,把所有的人事档案都付诸一炬。这实际上都是要求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要不带偏见,统一标准,规范行为。总之,无论是西方管理还是中国式管理,只要能在硬性战略管理与软性战略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都会取得不错的战略管理绩效。而中国式战略管理如果能灵活地运用以上所说的三招两式,必定会利器所至,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