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晓得浅谈幼儿小班文明礼貌培养
首页 » 资讯 » 教育培训 > 终于晓得浅谈幼儿小班文明礼貌培养

终于晓得浅谈幼儿小班文明礼貌培养

  发布时间 : 2022-12-31 14:26:51 17
内容提要
孩子变得不懂礼貌,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没有礼貌的孩子往往不招人喜爱,跟同龄小朋友在一起交往,人缘也会不那么好。

孩子变得不懂礼貌,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没有礼貌的孩子往往不招人喜爱,跟同龄小朋友在一起交往,人缘也会不那么好。怎样教育你的孩子更有礼貌,成为人见人爱的宝贝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小班文明礼貌培养的相关内容。

浅谈幼儿小班文明礼貌培养

为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父母要给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比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品尝,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

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更不应粗鲁地打断客人的话;如果有小客人来访时,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鼓励孩子直接参与接待。家里来客孩子一般很兴奋,此时做父母的不能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小主人,有资格和父母一起招待客人。

[图片0]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让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得到满足。通过直接参与,能够使孩子待客的行为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怎么培养幼儿小班文明礼貌

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首先,作为家长自己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榜样,比如见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并且嘱咐孩子见到长辈要尊称,不能在背后谈论别人是非,吃饭时注意餐桌礼仪等。孩子潜移默化在家长带领下,就变得彬彬有礼,懂礼貌。这样的孩子是大家喜欢的好孩子,才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让孩子学会微笑

微笑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表达自己心情、表达善意、表达友好的最直接方式,是人际关系最简洁的良药,有微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别人就能从你的微笑中读懂你的善意,就会敞开心扉与你相处。

让孩子懂得倾听的重要

与人成功交流的一半来源于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讲话,赢得对方良好印象,如果倾听过程漫不经心,那么讲话者又如何有心情在继续与你交流呢?不懂得倾听的人,就不会有人乐于想他倾诉,也就不会有朋友。

怎么培养孩子作客方面的礼仪

带孩子做客。做客前家长应先向孩子介绍造访的对象,让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这样鼓励孩子:“王阿姨特别想见你,她们家还有一个小哥哥,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用诸如此类的话,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树立信心。

把客人请进来。成人也可经常请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给孩子创造当小主人的机会。这时,对于在生人面前易胆怯的孩子,家长不必急于求成,可按以下步骤循序渐进:(1)能向客人问好。(2)为客人送递茶水;帮助大人招待来客。(3)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或为客人表演节目。

在做好前一步的前提下提高要求,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能胜任的事,等孩子习惯了前一种做法,可自然过渡到下一步。学会鼓励孩子。对孩子与生人交往中每一次突出的表现,都应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如可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孩子:“你今天真棒,客人们都夸你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必要时还可送一样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食物,并明确告诉他得到奖励的原因。

[图片1]

放开双手,持之以恒。家长应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还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比如,请孩子去邻居家借把剪刀,让孩子给某个阿姨送本书,孩子实际练习机会多了,以后与人交往便会自然多了。另外,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时间,节假日时,多带孩子串串门,让孩子多与人交往,持之以恒,你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

我们怎么培养幼儿小班文明礼貌

尊重就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在成人之下,受成人支配的。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要满足孩子这种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满的时候,成人能接纳他,体谅他。比如孩子倒水倒不好,会打翻,或者动作很慢,这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地体谅孩子。如果我们不体谅孩子,一看孩子做得不好,不如意,就上手替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蒙特梭利说,成人一定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对待儿童。这个“谦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成人要试图去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就是对儿童的态度不谦卑。而如何去了解孩子呢?通过活动,给孩子游戏、活动的机会,抱着我不了解孩子的诚恳态度去观察孩子。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从而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社会交往发展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相反,成人不谦卑的态度则是固守成见,自以为对孩子的情况都懂,“我早知道孩子是这样”,“果不出我所料”,“我早就有先见之明”……这样就把孩子活动的兴趣、独立发展的意愿打击没了。孩子每一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