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抵税额 会计 分录如何做 货物出口,实现销售收入时: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外销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图片0] 1.货物出口,
货物出口,实现销售收入时: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外销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图片0]
1.货物出口,实现销售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
2.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外销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应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免抵税额:
借: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的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次月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怎么算
以出口企业开具的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格为准,以其他加工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以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否则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予以核定。
(一)某生产企业2008年6月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内销6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为16万元,适用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应纳税款、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外销收入×(征税率-退税率)=100×(17%-13%)=4万元。
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内销收入×征税率-(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17%-(16-4)=-万元。
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100×13%=13万元。
第四步:取当期“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较小者作当期应退税额,则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
应退税额。
由于留抵税额万元<免抵退税额13万元,因此当期应退税额=万元,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3-=万元。
因此,该生产企业2008年6月应交增值税0元,应退增值税万元,免抵税额万元。
3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
1、出口货物免税,反映在账务处理上是出口销售时,无需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出口货物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账务处理上表现为企业购进原材料,无论用于生产出口货物还是用于生产内销货物,其进项税额均可抵扣。
3、出口货物退税的账务处理:按计算的免抵退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按计算的免抵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按免抵退税额与免抵税额两者之差,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4、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